X射线荧光光谱(XRF)作为一种高效的无损分析技术,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高度依赖于样品制备质量。本文针对XRF分析中的制样要点展开探讨,为实验人员提供标准化操作参考。
一、制样方法分类
根据样品形态差异,常规制样分为三类:金属样品需经切割、研磨、抛光处理,确保表面粗糙度<5μm;粉末样品需经烘干、研磨至200目以上,采用硼酸镶边压片法成型;液体样品需保证均匀性,避免挥发性物质逸散。特殊样品如镀层材料需制备截面,熔融法则适用于非均质样品的玻璃化处理。
二、关键控制参数
污染控制:使用碳化钨研磨工具时需校正钨元素干扰,全程佩戴无粉手套;
粒径控制:粉末样品需通过激光粒度仪验证,D50值应≤50μm;
厚度要求:压片样品厚度需超过X射线穿透深度的3倍,金属薄片建议>1mm;
标准样品:必须与待测样在基体匹配性、粒径分布上保持高度一致。
三、标准化流程建议
建立"样品预处理-制样操作-质量验证"三级控制体系。预处理阶段严格执行干燥(105℃±5℃恒温2h)和除尘;制样环节采用液压机(压力≥30T)保压60秒;质量验证包含表面平整度检测(白光干涉仪)和重复性测试(RSD<2%)。
凯发K8国际首页X荧光光谱仪
XRF制样既是技术也是艺术,需在标准化的框架下灵活应对样品特性。通过建立科学的制样规程,可显著提升检测数据的可靠性,为材料成分分析提供坚实基础。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检测需求建立制样SOP文件,定期开展制样比对试验以保证结果一致性。